边缘计算+区块链=生态?
2022-03-18 12:19:28 天下足球

编辑导语:在互联网时代,区块链的发展也十分迅猛,但是区块链火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没出圈呢?本篇文章作者分享了有关边缘计算和区块链相结合的知识,感兴趣的一起来看一下。


一、区块链火了这么多年,为啥还没出圈?

在之前的文章《我们如何从 Web1 发展到 Web3》我们提到,当前的基础设施环境还无法支持去中心化的需求,许多自我描述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 DApp 非真正去中心化。

这些服务的前端大多数运行在 AWS 或类似的集中式企业云上。

由于云计算行业的供应商大多是巨头玩家,从商业价值角度考量,每个玩家都希望能够成为行业的标准。

因此在给用户提供的应用标准上,每个云计算供应商都有自己独立的一套标准体系。

这使得 DApp 开发者无法从成本和稳定的角度充分利用各个云厂商的资源,进行信息同步。

区块链的可协作性自然无法体现。

同时中心化的云计算平台是作为一个黑盒环境提供给用户,用户无法控制自身资源与应用的可信运行状态。

为了实现云计算企业的管控或其他诉求,云计算平台均会以侵入式的方式获取用户的相关资源,这就违背了区块链的可信任理念。

同时这种环境也出现过多起云计算平台服务商由于自身业务 BUG 问题,导致用户数据丢失、应用运行异常的情况,这也是所有权中心化带来的弊端。

从服务模型来讲,云计算厂商对于稳定的资源使用与增长能够较好的满足,而对于临时的大规模资源使用是不予以服务的。

原因在于资源使用量的不确定性会导致大量的投入不能及时得到回报。

因此这方面的计算需求现有的云计算平台无法满足,这也是商业与技术概念的冲突所在。

所以目前的尴尬现状就是大多数用户对 DApp 的访问仍然依赖于中心化基础设施,区块链只是偶尔被用于发送或接收数据。

这意味着无法对区块链倡导的数据安全作出保证。


二、边缘计算能行?

边缘计算是一种将处理和数据存储放在网络的边缘节点的分布式计算形式。

通俗来说,我们的手机,家里的网络路由器,智能汽车、智能冰箱等等都可以是边缘节点。

随着个人家庭网络从ADSL、宽带、光纤的不断普及,以及移动端从2G到 4G、5G 的发展,网络的接入能力提高,模糊了用户终端与 IDC 服务器的互联边界。

而用户终端通用芯片计算能力的提高,专用芯片的普及,用户终端与服务器算力的差异也远非天差地别。

可以预见当网络接入能力和终端算力进一步提升,同在一个地区的用户终端与 IDC 服务器将不会再有明显的区别。

那么边缘计算和区块链又有什么共性和关联呢?

区块链技术倡导的是可信任、可协作的技术平台与生态模式。

可信任,意味着不是由任何单一的实体控制的。

相反地,这些数据被所有相关方所掌控。

这意味着,没有任何一个中央主体拥有该数据的所有权,因此没有人可以单独修改区块链已有的条目。

理论上边缘节点硬件设备的所有权也是分散的,并不归属于同一个主体,因此很难对所有的节点都进行修改。

可协作,意味着虽然都是分布式的,但是却可以进行信息同步。

边缘节点设备被贡献作为基础资源被开发者使用,开发者基于边缘节点的算力、存储、网络等资源开发各种功能的 DApp。

借助边缘计算能力,运营商部署和推广区块链应用具有独特优势,区块链平台/应用可以部署在边缘计算平台上,为电信网络和行业应用提供区块链服务。

资源层面来看,边缘计算平台为区块链节点的部署提供了新的选择。

区块链可以与业务应用共用边缘计算节点资源,节省云端资源开销。

区块链节点和应用以软件形式快速部署在边缘节点上,具有部署效率高等优势。

通信层面来看,由于边缘计算平台靠近用户侧,相比数据传输到云端,降低了通信时延。

从用户角度,传播路径更加可控。

还可以采取优化策略,将经常使用的数据缓存在边缘节点中,提高通信效率,降低数据传输时延。

然后边缘计算怎么来保证不会发展成下一中心化云平台呢?

难道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区块链的公有链需要部署在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平台(如BTC、ETH),这也是区块链最初形成的模式。

而当前并没有一个去中心化的平台可以支撑公有链的部署与运行。

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有很多做公有链的企业和团队都面临这个问题,其中部分人想通过自行分发设备来解决这一问题。

而这种部署模式无疑增加了公有链的投入成本与运营成本。

去中心化的云计算平台能够很好的解决公有链的分布式部署和运行的需求。

但是什么样的去中心化平台才是理想的呢?

在我看来,基础资源贡献者、审核者、应用开发者、应用使用者、资源交易平台这五大角色不可或缺。

  1. 基础资源贡献者:拥有特定的算力、存储、网络等资源。任务在交易平台发布后,现有空闲资源可以满足应用使用者的条件的基础资源贡献者会竞争领取任务。

  2. 审核者:负责为应用开发者确权,负责对每笔交易记账。

  3. 应用开发者:在平台提供的资源和服务之上,开发各种功能的 DApp,并将 DApp 封装成 Docker 镜像,完成分发前的所有准备工作。

  4. 应用使用者:获取应用开发者的使用授权后,可根据实际需求发布资源及计算任务,包括任务的资源配置需求及价格。

  5. 资源交易平台:负责撮合应用使用者与基础资源贡献者之间的交易。基础资源贡献者或应用使用者将要出租/租赁的资源以及相应报价公布之后,平台帮助供需双方快速完成匹配。

每个参与方都在生态中受益。

整个生态应该双边或者多边的,在双边市场会促使出现“双边网络效应”,即跨边网络效应。

市场一边的用户在市场中获取的价值取决于另一方的用户数量。

以滴滴的商业模式为例子,乘客的用户价值取决于司机的多少(司机越多,乘客等待时长越短,体验越好),司机的价值取决于乘客的多少(乘客越多,司机空驶时长越短,收入越高)。

两者相互促进,放大网络效应。

在未来打造的生态中,第一步需要关注加大供给量。

提高基础资源贡献者的数量及在线时长,激励审核者及应用开发者提供更完善、透明、多样的产品及服务。

其次,通过对全球市场的宣传和渗透,大力拉动使用者需求,使供给和需求互相促进、双向驱动,在竞争中形成强规模效应,构建竞争壁垒。

这样来看,区块链与云计算技术的结合能够解决中心化云计算平台所存在的问题。

并且去中心化的云计算平台也是未来区块链应用 Dapp 的理想的应用承载平台。

作者:雄猫大侠,微信公众号:长期视角

本文由@雄猫大侠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看文章赚金币

了解详情

0/1
阅读文章 +1
每日阅读10篇文章到页末领分
评论0
请先 登录 后发表评论~
avatar

天下足球

个人认证

广告

0

点赞

0

评论

收藏

分享